“券商防炫富准则”疯传,从业人员:内部差别大,真没有传的那么多

时间:2022-1-15 作者:admin

  这几天,金妹儿深深滴感受到世界的参差。

  三大指数要么齐跌要么分化,投资者亏得心肝痛,基金经理亲自上场叫苦,还有名网友拿1000万杀入A股,结果现在天天在雪球上写小作文思考人生。

  另一边,券商却忙着立规禁止炫富:“工作环境下不允许开豪华车(100万以上)、戴高档手表(15万以上)、使用高档包(5万以上)。”

  防炫富竟开百万豪车上班

  日前,有媒体报道,某券商固定收益融资部发布了一则《固定收益融资部员工社会行为准则(试行版)》。

  “券商防炫富准则”疯传,从业人员:内部差别大,真没有传的那么多

  图据网络

  这则近600字的行为准则从奢侈品使用、言谈举止、对外宣传、生活作风等多方面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,避免炫富、高调等行为为公司及行业招致负面影响。

  准则中明确指出,我部员工须注意言行举止,不允许因家庭背景等非自身因素产生优越感,当好一名职业banker。

  而最让人柠檬的是,准则中对奢侈品使用。如工作环境下(上班时间、有客户在场的任何场合)须穿着得体,不允许开豪华车(100万以上)戴高档手表(15万以上)使用高档包(5万以上),以及使用其他不合时宜、奢华定制的物品。

  有网友表示涨姿势了:原来在券商行业100万的车才算豪车,15万的表才算高档表~还有网友称这是凡尔赛的最高境界。

  “券商防炫富准则”疯传,从业人员:内部差别大,真没有传的那么多

  另外,金妹儿注意到,言谈举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“晒薪酬”等行为。

  如对外交流时需回避讨论任何奢华主义内容;不允许在使用社交软件、社交平台(公开媒体,包括朋友圈,抖音,小红书等)时发工资、奖金等截图或具体金额,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高端奢侈品、高端旅行以及高端餐饮、酒水的相关内容等。

  这很容易让大伙儿想到此前小红书“某证券非银分析师高调晒224万工资单”事件。

  据当时截图显示,这位非银分析师截至去年11月的年收入超224万元,申报税额达到62万元,而最低一个月的工资也有6万多。

  “券商防炫富准则”疯传,从业人员:内部差别大,真没有传的那么多

  尽管当事人后来回应称“有人移花接木再传播”,但其被扒出系中泰证券(行情600918,诊股)非银首席分析师。

  通过财报粗略计算,中泰证券目前从业人员8235人,2021年上半年报告期内该公司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约为21亿元,照此计算员工到手的纯收入每月约为4.2万元。

  不难猜测,首席分析师薪酬应该不是属于被平均的那一拨。

  此外,“薪酬待遇”和“个人生活问题”也被涉及。该部门强调,在对外宣传及招聘信息中,不可含有薪酬和待遇信息的表述。招聘广告不允许标注高薪和高提成、强资源等要素。

  总体看,这篇准则每个字眼都透露出“别露富”三个大字。

  券商薪酬引发监管重视

  尽管上述防炫富准则真实性仍有待考证,但仍引发了不少争议。

  但让金妹儿想不到的是,排除羡慕围观的吃瓜群众,在券商工作的员工们也在诉苦。

  比如,金妹儿的一位在某券商工作的大学男同学就大倒苦水:“这个尤其不能忍!我老婆看到相关视频后,坚决认为我是在藏富,天天逼问我钱藏到哪里去了……”

  还有一个在券商干了十多年投顾的大学同学也表示:“这几天我正准备换辆雷克萨斯NX,结果4S店员工一听我在券商工作,就立刻带我看去看奔驰S级、奥迪RS 6 Avant,试车时我手都在抖。”

  基层员工同学纷纷表示金融民工又一次被平均了,而部分混到管理层的同学也纷纷喊冤。

  一位混到某券商区域营业部老总的同学就表示:“真没那么高,我现在压力大的天天睡不着掉头发,开的宝马也是买的二手,总价不到30万。”

  那管理层的又怎么说,另一位同学表示:“券商也得看是哪家券商,最壕的‘券商一哥’去年赚了230个亿!他们高管领导薪酬肯定高,其他大券商也有比较壕的,但小券商就没这么强了。再说,固收部算是券商中人均收入最高的部门,行情好的时候,新进的员工一个月都能拿几万。

  金妹儿获悉,券商行业中收入差别极大,手上有项目的投行部、资管部、债融部等员工收入就较高,而这往往是与其承做或承揽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。

  相比之下,风控、技术管理、经纪业务等部门收入就要低一些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证券行业薪酬问题已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。

  此前有媒体报道,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向券商下发薪酬管理制度调研的通知,要求券商在1月17日17点前提交反馈意见。

  通知中提到,健全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,同时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。为了解行业对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的意见建议进行调研。

  此外,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下发《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办法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,也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建立长期与短期兼顾的激励机制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ms173@126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