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兰经济

“我们不是冤大头”:波兰人开始反感乌克兰难民?


【听新闻】正在加载 ~ 请耐心等待 ~


从全民欢迎,到冷静反思

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波兰成为乌克兰难民的首选避难地之一。战争初期,波兰政府与民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包容,为逃离战火的乌克兰人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:

政府层面迅速出台多项特殊政策:

- 开放边境,乌克兰人无需签证即可入境;
- 实施临时保护机制,允许难民合法居留18个月以上;
- 提供免费医疗、教育、心理支持、住房补贴等;
- 儿童福利"800+"计划扩展至乌克兰家庭;
-提供免费语言课程、就业中介服务、公共交通支持。

社会各界的"民间援助潮"也迅速展开:

大量普通家庭主动提供住房接纳难民;
教会与志愿者组织搭建援助网络;
社交网络与街头出现大量"欢迎乌克兰人"标语。
短短几个月内,涌入波兰的乌克兰难民人数超过150万,全国几乎全民动员,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光时刻,被誉为"欧洲人道主义的灯塔"。

支持热潮褪去,现实压力显现

然而,三年后的今天,波兰社会的氛围正在悄然改变。

根据波兰公共舆论研究中心(CBOS)调查,支持乌克兰难民的比例从2022年的94%下滑至2024年底的53%。

除"援助疲劳"之外,许多波兰人逐渐发现,一些生活富裕的乌克兰家庭开着豪车、住在高档社区,却依然享受政府补贴。这种不加区分的福利分配,激起了不少波兰民众的不满情绪。

与此同时,通胀高企、房租上涨、公共资源紧张的问题也在加剧。越来越多波兰人反映,在看病、申请住房补贴等方面"被难民抢占名额",现实冲突加深了社会矛盾。

难民政策成为大选关键议题

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波兰总统大选中,乌克兰难民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政治焦点。

主要候选人纷纷表态:

- 卡罗尔·纳夫罗茨基(法律与公正党 PiS):应优先保障波兰公民权益,对难民进行严格审核

- 拉法乌·特沙斯科夫斯基(华沙市长,自由派):"800+"儿童补贴仅限于在波兰就业并纳税的乌克兰家庭。

这一议题正逐渐演变为选民选择候选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。

道义与现实博弈

波兰的转变不仅展示了民主制度中选票与民意的强关联性,也揭示了一个国家在"道义理想"与"本国优先"之间的权衡过程。

从最慷慨的接纳者,到今日趋于审慎甚至保守的态度,波兰的这一过程值得持续观察与深思。

微信图片_2025-05-14_164406_903(1).png (810.4 KB, 下载次数: 0)

下载附件  保存到相册

2 小时前 上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