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跨境久了,你会发现一件事:
不是谁想逃税,
而是每个人心里,其实都有一个"合理避税官"。
你不说,他不说,但大家都在想——有没有办法,少交一点,又不违法?
正常交税,合理节税,是两码事
先讲清楚一个基本原则:
我们讲的不是"虚报虚抵",而是"合法抵扣 + 合理规划"。
VAT 本质上就是一种"抵扣制"税种:
你卖货收来的 VAT(销项税)
减去你经营中付出去、且有凭有据的 VAT(进项税)
= 你真正要交的那一部分
- 平台广告费可以抵吗?
- 海外仓尾程物流可以抵吗?
- SaaS订阅、ERP系统、会计服务、咨询费可以抵吗?
本质上都可以。
但前提是:你得有合法发票,且发票链条闭环,发票开对了。
我们见过太多卖家,清关发票主体没开对,欧洲税局过不了,导致没办法申报,不能正常抵扣,申报不了。
真正决定你税负高低的,不是"会不会做账",而是结构能不能站住
很多人以为,节税就是多做费用。
其实,真正能拉开差距的,是你选的合规结构:
- 有欧盟本地实体的,抵扣项更多、链条完整、申报稳; - 只有VAT号但无实质运营的,很多费用无法纳入; - 纯平台卖家、靠海外仓履约的,更需在节点上规划精细。
省不省得下来,80%不是看技巧,而是看结构。
有些红线,坚决省不得
节税不是不能做,但有些"操作"碰不得:
| 虚开发票、伪造成本:系统一比对就穿帮 | 税号混用:多个平台/主体共用一个税号,是DAC7稽查重点 | 用空壳公司申报:没有实质运营,还想做抵扣,等着被查 | 平台数据和VAT报表对不上 | 本地发票不申报 | 某些平台明明知道数据已经连通,仍然漏报,导致一夜回到解放前 | 肉眼可见的犯规处不知,避避风口,硬上
你报的税率过低,带来的不是节约,
而是:平台稽核、税局问询、账号冻结、账期延迟。
合理节税,OK。 过度规避=迟早补税 + 罚款 + 客户流失。
凡事有个度,这个度必须要掌握好。
VAT这件事,说穿了,不是"能不能省",而是怎么在合规边界内,省得安心、省得专业、省得长远。
每个跨境卖家都有自己的打法,但你一定要有一个人,能帮你守住边界——让你多赚,而不是多冒险。
建议多看看我们微信公众号的文章,全部是干货!
微信图片_2025-05-14_164406_903(1).png (810.4 KB, 下载次数: 0)
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
3 小时前 上传
微信扫一扫,阅读更方便^_^
|